抑郁、焦虑、睡不香?
闻不到、睡不好、老便秘?
手抖、脚僵、走不稳?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症状
可能都指向同一个名字——
帕金森病
它远不止于“行动不便”
更是一场涉及运动、情绪、睡眠、消化等多系统的复杂疾病
“及时发现+系统治疗”很重要
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01身体出现震颤症状,常为拇指和食指呈现“搓丸样”或“点钞样”动作,通常单侧肢体开始起病,逐步进展到对侧肢体甚至全身。
02走路变慢,常伴随肢体僵硬、肌肉发紧、动作不灵活等。
03面部表情呆板,眨眼减少,后期会出现“面具脸”。
04动作僵硬,表现为起坐困难,手脚有时不听使唤,在床上翻身困难等。
05写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称为“小字征”。
帕金森病还会悄悄影响这些方面
甚至比“抖”更早出现
01嗅觉减退/丧失。
02睡眠障碍:睡眠差、噩梦多、易惊醒;严重者会“梦境行为化”(梦中拳打脚踢,甚至摔下床)。
03情绪问题:抑郁、焦虑、淡漠很常见,是疾病本身引起,不是“性格不好”或“矫情”。
04莫名疼痛/麻木持续的肌肉骨骼痛,或奇怪的烧灼感、刺痛感。
0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多汗、流口水、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或体位性低血压。
Q: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帕金森病?
A: 绝非老年人的“专利”!
虽然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但帕金森病的魔爪也可能伸向中青年,甚至40岁以下的“年轻起病型”患者也并不罕见。他们不仅要对抗疾病本身,还可能更早地面临药物副作用(如异动症)和认知障碍等严峻挑战。
请记住:年龄不是护身符,症状才是警报器。一旦出现可疑迹象,无论老少,都应立即就医!
帕金森病如何治疗?
帕金森病的诊疗不仅需要长期全程管理,更需要以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改善为长期目标,进行综合干预,才能使患者长期获益,达到最佳生活状态。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有六大类:最常用的一类药物是多巴胺制剂,包括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第二类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恩他卡朋;第三类是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常用的有司来吉兰、雷沙吉兰;第四类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罗替高汀;第五类是抗胆碱能制剂,如盐酸苯海索片;第六类是金刚烷胺。其中,前四类属于多巴胺能药物,后两类属于非多巴胺能药物。
神经调控治疗:脑深部电刺激(DBS)作为植入式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手术选择。(注意:术后不可停药!)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等,同时鼓励患者适量进行太极拳、慢跑等体育活动。
目前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只能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进展,更无法治愈疾病。即使如此,也千万不能因为疾病无法被治愈就掉以轻心,不采取干预措施。
南通六院帕金森病门诊
帕金森病门诊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帕金森病诊疗专家陈普建领衔,采用全方位、综合化的治疗策略,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团队遵循“早期识别+系统评估+综合治疗+全程管理”的治疗原则,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