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
全球约75%的女性一生中
至少会经历一次
它虽不致命
却像一把悬在私密处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轻则影响生活质量
重则可能引发
盆腔炎、不孕等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女性难言之隐
——阴道炎的"真面目"
阴道炎阴道微生态的“失衡警报”
健康女性的阴道并非"无菌世界",而是由乳酸杆菌(占优势菌群的95%以上)、雌激素、阴道上皮细胞共同构建的动态平衡系统。乳酸杆菌通过分解糖原产生乳酸,维持阴道弱酸性环境(pH值在3.8~4.5),同时分泌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抗菌物质,形成天然的"防御长城"。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有害菌过度繁殖、或阴道黏膜屏障受损——就会引发阴道炎。
四大常见类型 症状背后的"致病元凶"
01.细菌性阴道病(BV)
核心问题: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
典型症状:白带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有"鱼腥味"(同房后气味加重),外阴轻度瘙痒或灼热感。
易感人群:频繁冲洗阴道、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
02.念珠菌性阴道炎
核心问题:假丝酵母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
典型症状:白带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外阴剧烈瘙痒,甚至影响睡眠,严重时可见外阴红肿、抓痕、溃疡。
易感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雌激素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女性。
03.滴虫性阴道炎
核心问题:阴道毛滴虫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典型症状:黄绿色、泡沫状白带,有腐臭味;外阴及阴道口瘙痒、灼热,同房疼痛,可能合并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
特别提醒:男性感染者常无症状,但可能成为"隐形传染源",建议和女性伴侣同时治疗。
04.萎缩性阴道炎
核心问题: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黏膜变薄、pH值升高。
典型症状:白带减少,但可能呈淡黄色或脓性;外阴干涩、灼热感,同房疼痛,严重时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浅表溃疡。
高发人群:绝经后女性、卵巢早衰患者。
科学预防 守护阴道微生态的"三要三不要"
特殊时期的防护要点
经期: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避免使用含香精的卫生用品。经期免疫力下降,需避免游泳、盆浴,防止污水进入阴道。
孕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高达30%~50%,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胎膜早破、早产等风险。
性生活后:建议排尿(冲刷尿道减少感染风险),并及时清洗外阴。若使用避孕套,需选择正规品牌(劣质橡胶可能刺激阴道黏膜)。
阴道炎不是"难以启齿"的疾病,更不是"洗洗更健康"就能解决的问题。出现症状及时到相关专科就医,检验科也会通过显微镜等设备找出阴道炎的致病“元凶”,帮您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