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新华日报、江海晚报等)送别母亲!南通抗疫医生含泪向老家方向三鞠躬

温馨提示:由于篇幅原因,很多内容不能详尽,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需要疾病咨询,可点击此处进行免费沟通

  2021.8.22 南通发布

  新闻链接:

  http://www.ntfabu.com/detailArticle/16975286_10325_ntfb.html

  

 

  从7月22日至今,南通援宁援扬核酸检测队副领队、市六院检验科主任张海云已经在南京、扬州连续作战了整整一个月。8月20日早晨,他突然接到来自东北老家的噩耗,母亲在给外婆扫墓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请假回家奔丧需要就地接受医学观察隔离,张海云强忍着心中悲痛,含泪朝家的方向三鞠躬,请妈妈原谅儿子不能回家看她最后一眼,这一幕看得让人心碎……

  紧急关头,带头扛起使命驰援宁扬

  今年39岁的张海云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临床检验诊断学与免疫学双硕士,2018年作为人才引进来到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担任检验科主任。7月22日,南京禄口机场突发疫情,他与同事沈甜、曹王晶3名检验科人员,带着“全力支援,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和南通40名队员驰援南京,支援核酸检测工作,而后再次转战扬州,仅用18个小时就在扬州医联园区建立了实验室。

  

 

  8月14日,作为共产党员的张海云,被选为南通盐城抗疫联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当天,站在党旗前,他重温入党誓词,誓愿“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党员义务,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恪尽职守,深夜才能与家人视频通话

  张海云的妻子王宇也同在市六院工作,是一名行政人员。她说,张海云在扬州工作很忙,作为南通援宁援扬核酸检测队的副领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物资协调。为了能全力保障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全面提速,他起早贪黑,沟通协调,奔前跑后,爬上爬下,搬运物资,常常累到虚脱,夫妻俩总是要到很晚才能联系上,“有时候要到晚上9点,有时候要到深夜12点。”女儿今年才6岁,常常是硬撑着眼皮等爸爸,等得都睡着了,爸爸那边还没有忙完。

  

 

  王宇回忆,有一天晚上9点,张海云电话里告诉她,“才忙完,现在吃口饭,一会儿晚上12点还要进实验室。”对于老公的付出,王宇看在眼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也作为医务人员的家属,她太了解丈夫的选择和不易,“疫情面前,每个医务人员都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

  德才兼备,临床科研两不误

  作为一名在临检岗位工作了十多年的“侦察兵”,在张海云身边的人,无论是医院领导还是他的同事,总是喜欢用“优秀”来形容他。

  据了解,张海云曾以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牡丹江市卫生计生委“双百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国自然项目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牡丹江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和黑龙江省卫计委科研立项三项;以第一负责人获得黑龙江省卫生新技术应用一、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牡丹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三等奖三项。正是由于如此出色,2018年,作为人才引进,张海云从东北来到滨江临海的美丽城市南通。他有着超强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思维,擅长临检、抗感染免疫、微生物耐药机制研究、分子诊断,15189实验室内审以及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构建。在巩固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他还不断汲取科研新知识,积极开展新的检验项目,不断满足临床需要,被医院表彰为“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在去年和今年疫情期间,面对每日大量且急需报告结果的核酸检测需求,他带领科室团队,加班加点,24小时三班倒,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

  张海云坦言,“检验科是一个整体,我们支援在外虽然辛苦,守在家里的团队更辛苦,在特殊时期,全科人员会协同努力克服困难,全力提速。”他说,冲锋在前,不辱使命,这就是一名党员医务人员无悔的选择!据悉,得知噩耗,南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卫健委和张海云所在医院也给予了关心慰问,医院已派人前往牡丹江市吊唁。

  2021.8.22 江海南通官微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WVgd8O41xReVIMJcQCR2w

  2021.8.22 江海晚报官微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YP4p64IXTQpIBdAC1upuQ

  2021.8.23 江海晚报A3

  新闻链接:

  http://www.ntfabu.com/detailArticle/16975286_10325_ntfb.html

点击预约咨询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永和路881号)

0513-80886688 0513-80886699